栽培技术
1.栽培季节及类型品种
(1)栽培季节 目前大多是利用春秋两季自然气温适宜的季节下进行栽培。长江中下游地区,春栽在3-6月,秋季以9月上旬一11月中下旬为适宜。
(2)类型品种 猴头菌属常见的有三种类型猴头菌「Hercium erinaceus(Bull)Pers」,是著名的山珍之一,可药用,其提取物对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分布于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广西、浙江、甘肃、山西、东北等地。格状猴头菌「Hericium clathrotdes(Pall)ex.Fr.Pers」别名假猴头菌、分枝猴头菌。子实体通常比猴头菌要大、味美。分布在云南、四川、吉林。珊瑚状猴头菌[Hericium coralloides(Scop.ex Fr.)Pers.ex Gray〕别名玉髯、红猴头,子实体分枝,刺成丛生。可食,味美,也可药用并有抗癌活性。分布于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新疆等。
2.培养基
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以下五种。(1)棉籽壳78%,谷壳10%,麦麸10%,石膏粉1%,碳酸钙1%。(2)棉籽壳l00%,或另加1%石膏粉。(3)甘蔗渣78%,麦麸10%,米糠10%,石膏粉2%。(4)锯木屑78%,米糠10%,麦麸10%,石膏2%。(5)玉米芯78%,麦麸20%,蔗糖1%,石膏1%。
3.栽培方法
猴头菌有食用、药用两种。目前药用猴头菌以菌丝体工厂化培养为主。食用猴头菌生产主要是袋料栽培,以瓶栽和袋栽为主。
(l)瓶栽法 选择配方进行配料,然后装瓶,培养料装至距瓶口2厘米左右处,中部打接种孔采用两点接种法,即接种孔及料表面,以便上下同时发菌,使瓶内菌丝生长均匀,出菇大,产量高。
(2)袋栽 具有降低生产成本、简化栽培工具的优点。与瓶栽相比,生长周期可缩短15天左右。目前国内袋栽猴头菌有袋口套环栽培法和卧式袋栽法两种方式。袋口套环栽培法,采用长50厘米、宽17厘米、厚0.6毫米的聚丙烯塑料袋作容器。培养料含水量要比瓶栽低一些。装料时逐渐压实,然后,在袋口套上塑料环,代替瓶口的作用。再用聚丙烯薄膜或牛皮纸封口,灭菌接种。卧式袋栽法:将长50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膜做成筒形袋。装料后两头均用线扎口,并在火焰上熔封。用打孔器在袋侧面等距离打4-5个孔,孔径1.2-1.5厘米,深1.5-2厘米,用胶布贴在接种孔上,然后灭菌接种。
4.栽培管理
(l)菌丝培养 培养温度25-28℃,瓶栽约20无菌丝可以发到瓶底。袋栽培养15一18天,即两个接种穴菌丝开始接触时,应揭除胶布,以改善通气状况,约1个月后袋内菌丝长满。
(2)出菇管理 当菌丝长至料中2/3时,原茎已有蚕豆粒大小时,开始催蕾(瓶要竖立并去掉封口纸)盖上湿报纸,保持空气温度80%左右,50-400勒克斯微弱散光,通风良好,温度调至18-22℃。 (3)于实体发育期 当幼菇长出瓶口l-2厘米高时,便进入出菇期管理。室温18-22℃,空气湿度85%一90%,水分管理时,切忌直接向子实体喷水,否则会影响菇的质量。